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对苏南人民法院关于养子女如已继承了养父母遗产,是否还可以继承其生父母的遗产的批复

时间:2024-06-26 14:05:4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2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对苏南人民法院关于养子女如已继承了养父母遗产,是否还可以继承其生父母的遗产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对苏南人民法院关于养子女如已继承了养父母遗产,是否还可以继承其生父母的遗产的批复
1950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

问:养子女如已继承了养父母的遗产,是否还可以继承其生父母的遗产?
答:养子女如已继承了养父母遗产,不应再有主张继承生父母遗产的权利。因为家庭在今天还是一个生活和生产单位,养子女参加了另一个家庭,虽然在感情上不要求他(她)与亲生父母割断,但是在财产关系上则应清楚分开,如果养父母家没有财产,而被收养的子女生活又困难,本兄弟姊妹互助的精神可以要求酌量给予生父母的遗产。倘有这种具体案件发生,应结合双方实际经济情况以及参照兄弟姊妹间的劳动能力,作适当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亲生父母生活困难,经别人收养的子女经济宽裕的时候,他们对亲生父母也还是应该加以照顾的(土改分得的土地,应为各人所有,应与父母的遗产显有区别,应加注意)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申《关于贵州省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干部职工建房住房控制标准及对超标准住房处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申《关于贵州省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干部职工建房住房控制标准及对超标准住房处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自中纪委关于纠正建房分房中不正之风的《公开信》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干部职工建房住房标准及对超标准住房处理的试行办法》〔黔府(1983)50号文件〕发出以后,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纠正建房分房中不正之风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最
近一年来,建房分房中的不正之风又有所抬头。有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公开信》精神及黔府办(1983)50号文件规定,擅自扩大建筑面积,提高建筑标准;在分房中,造成新的超标准住房;挪用其他款项增加建筑指标等。对这些现象,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为巩固纠正建房、分
房工作,根据省委、省纪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特作如下通知:
一、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继续认真贯彻中纪委《公开信》精神,坚决执行黔府办(1983)50号文件(文中规定的一、二类职工住宅面积标准应按黔府(1984)76号文件的规定执行)。任何单位不得超过文件规定,擅自扩大建筑面积,提高建筑标准;分配住房,
不得造成新的超标准住房。
二、有关各级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实行监督。计委要审批各单位的建房计划,建设银行要对计划外项目加强管理,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对不合理的开支要进行干预,基建部门要审查设计项目和建筑标准,土地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好土地征拨关。对违反建房规定的,要坚决予以
抵制。对违反建房规定的设计、施工等放弃把关、甚至开绿灯的,要首先追究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的责任。
三、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在今年9月底以前,按照中纪委《公开信》精神和黔府(1984)76号、黔府办(1983)50号文件规定,对本单位建房、分房和住房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哪个单位有违反规定的情况,单位的党组织和行政领导就要主动地切实加以清理
和纠正,决不允许矛盾上交。对超标准住房,该退的退,该加收房租的加收房租;对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的,要严肃查处。对有问题而隐瞒不报、不作清理纠正的,上级主管部门要负责追究这个单位领导的责任。各地各单位在贯彻执行前述文件的同时,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建房、分房中存
在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保证国家有关建房、分房的政策、规定得到切实遵守和执行。上述清理工作和建立规章制度的情况,请各地、各部门于1987年10月15日前逐级报送上级党委、纪委和政府。



1987年6月26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东能否由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处罚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对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东能否由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处罚问题的答复

工商外企字[2002]第71号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对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东能否由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处罚的请示》(鲁工商外企字[2002]第29号)收悉。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根据《公司法》第208条、第209条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60条、第61条的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抽挑出资的,应当由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实施行政处罚。

公司登记机关在查办上述案件过程中,发现公司在办理登记时存在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公司登记的,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根据《公司法》第206条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58条、第59条的规定,对公司实施行政处罚。

二、对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行为,公司登记机关应当责令改正,补足公司注册资本。拒不改正的,应当区分不同情况,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公司股东抽逃注册资本拒不改正能否对所设公司予以吊销营业执照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2002]第57号)处理。

三、公司制外商投资企业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应当由该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机关实施行政处罚。

四、公司的发起人、股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对其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行为,统一由该公司的登记机关实施行政处罚。

五、在上述行政处罚决定执行过程中,公司登记机关可以书面形式向住所所在异地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登记机关发现协助执行通知。异地登记机关应当积极配合,依法协助执行。

以前关于上述问题的规定及答复意见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二OO二年三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