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的通知

时间:2024-06-17 15:15:2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9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的通知

国发[2000]39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经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一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认真贯彻实施《决定》,对促进中央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依法理财、从严治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提高思想认识,严格依法行政
  《决定》的发布,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方针,规划预算行为,进一步改进和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央预算在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央预算管理,依法理财,从严治财,开创中央预算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改进预算编制工作,加强预算资金管理
  《决定》在中央预算的编制、审查和批准、执行、调整、决算以及监督等方面,将《宪法》和《预算法》中有关预算审查监督的规定具体化,对改进和加强中央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政部要严格按照《决定》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和改善中央预算管理工作。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法》和《决定》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一)各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中央预算的编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提前编制和细化预算;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编制中央预算的指示和财政部的具体规定,统一由财务机构编制包含本部门所有财务收支的预算草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财政部审核汇总。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具有预算分配权的订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定的时间表,及时审核和落实各部门预算指标,在年初预算中确需预留的待分配支出,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比例。各部门要根据法律和政策规定,认真分析本部门上一年度实际收支情况和下一年度收支变动因素,按照类别逐项测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实事求是地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财政部在审核汇总各部门预算草案的基础上编制中央预算草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国务院。中央预算草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财政部和各部门要及时批复下达。
  (二)各部门财务收支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和上级预算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中不得随意调剂使用不同预算科目的资金,因特殊情况确需调剂使用的,应于每年第三季度,由有关部门统一提出调剂使用方案,报财政部审核同意后执行。中央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预算资金如有调减,有关部门要列明调减的原因、项目、数额,经财政部报国务院审核,确需调减的,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三)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加强和改进预算外资金管理,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对暂时不能纳入预算的,要根据收入情况和支出需要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对预算外资金要加强财政专户管理,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部门决算的审计。审计署要认真履行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按照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要求,严格依照审计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部门决算进行审计,促进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规范预算行为,加强预算管理。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审计形式,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三、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中央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决定》的要求,自觉接受全国从大及其常委会对中央预算的审查和监督,积极协助、配合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简称预算工作委员会)依法开展工作。
  (一)在各部门预算草案和中央预算草案编制过程中,由财政部统一向财政经济委员会和预算工作委员会通报预算编制的有关情况。中央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在报送国务院批准之前,财政部应当及时向财政经济委员会和预算工作委员会参通报编制情况。中央预算草案经国务院审定后,财政部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中央预算草案提交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
  (二)在中央预算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决定》的要求,及时向财政经济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提交有关情况和资料。其中,落实全国人大关于预算决议的情况,对部门批复的预算,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政府债务、社会保障基金等重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收支执行情况,由财政部负责提交;直接要求有关部门提供的,由有在部门与财政部核实后负责提交;各部门对所属单位批复的预算,由各部门按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预算工作委员会的要求负责提交;有关经济、财政、金融、审计、税务、海关等综合性统计报告、规章制度及有关资料,由有关部门负责提交。
  (三)对预算工作委员会经全国人大党委会委员长会议专项同意,要求有关部门提供的预算情况、相关信息资料和说明,有关部门在接到预算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后,应当及时报告国务院并通报财政部,在与财政部进行核实后,及时予以提供。对预算工作委员会经委员长会议专项批准,对各部门、各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有关部门应当积极予以协助和配合,并及时通报财政部。

国务院
二000年十二月六日


沈阳市推进农村技术承包若干规定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人民政府文件
 
沈政发(1988)37号


            
沈阳市推进农村技术承包若干规定

  为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科学技术进一步引向农村,引向乡镇企业,振兴农村经济,特作如下规定。


  一、积极支持和鼓励广大科技人员以各种方式到我市农村和乡镇企业进行承包、承租、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和技术开发服务机构。


  二、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允许可以在职到农村进行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各业的技术承包,到乡镇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技术承包。按技术承包合同所分得的收益,科技人员所在单位提取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其余一律归科技人员个人。所在单位所得的部分的百分之五十用于承包基金。


  三、以调离、停薪留职、辞职等方式到农村承包、承租或领办乡镇企业、农林牧场,创办合资企业、股份公司,兴办经营各种形式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贸易机构的科技人员,其按合同规定所得的合法收入全部归已。


  四、在职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犯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到农村业余兼职,担任技术顾问,从事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工作,按合同规定所得的收入归已。如使用本单位仪器设备技术资料或占用少量工作时间的,须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并合同缴纳费用。


  五、科技人员到农村进行技术承包的方式可为单人承包、多人联合承包、单位承包,也可为单项技术承包、综合技术承包、季节性承包等。承包人或承包单位要与接受承包的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明确承包形式、内容、时间、技术措施、经济指标、分配比例和奖罚办法。


  六、所在单位要支持科技人员在职或停职到农村、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承包,兴办各种技术开发服务机构。对要求调到农村、乡镇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办理调动手续。对以调出、辞职等方式到农村、乡镇企业工作的,可保留城市户口,允许继续使用原住房,其工龄可以连续计算,工资关系、人事档案可落在管理其工作单位地县、区主管部门。


  七、政府有关部门应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农村技术承包工作,对到农村承包、承租、领办各业的科技人员,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予以关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工商、金融、物资等部门,要热情帮助他们解决承包中遇到的困难。


  八、对以在职、,调离、辞职、停薪留职等方式到农村进行各业承包的科技人员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市、县(区)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鉴定,申报相应级别的奖励。对在贫困乡、村工作的科技人员,评聘技术职称时,以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考核为主,不受学历、资历和外语程度的限制。在工作考核时,所在单位对在职从事技术承包的科技人员的本职工作和承包工作进行双项考核。


  九、本规定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十、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沈阳市人民政府

附:     关于制定《推进农村技术承包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的说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我市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放活科技人员成为振兴我市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目前当务之急是放宽科技人员政策,充分调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把科学技术进一步引向农村,引向乡镇企业,使我市农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放活科研单位,放活科技人员,发动广大科技人员下乡搞技术承包,河北省在这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根据市政府领导意见,我市先后三次组织县区和市直有关局以及科研单位前去学习,回来后,大家认为我市应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搞技术承包。为此,我科起草了这份《推进农村技术承包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先后拿到县区和市农村科技工作指导小组会议上进行征求意见,之后做为农村科技工作会议材料,供代表们讨论。
  这一规定,是突出了科技人员可以在职到农村进行技术承包;二是在收益分配上,要把承包收入的大头留给承包的科技人员;三是各单位对在职下乡搞技术承包的科技人员,要实行双向考核,既要考核其承包效益,又要考核其本职工作完成情况;四是对在贫困乡、村工作的科技人员,在评聘技术职称时,要以工作成绩,技术水平为主,可不受学历、资历和外语程度的限制。



财政部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华机构的用地不征收土地使用税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华机构的用地不征收土地使用税的通知
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税务局、加发南京、成都市财政局、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局各分局: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八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改革工商税制和发布试行有关税收条例(草案)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发布的税收条例草案,不适用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因此,国务院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
行条例应不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华机构的用地。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第十四条中关于各地制定的土地使用费办法同时停止执行的规定,是指各地制定的对内资企业以及单位和个人的用地计收土地使用费的办法,但不影响各地依照国家法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和对外商投资企
业和外国企业在华机构用地计收土地使用费办法的执行。



1988年11月2日